欢迎来到网站|全国服务热线:0769-23031035

品质保障 信息保密 注重效率 售后无忧 集群注册

一般纳税人公司销项税17%,可是进项只有3%,企业怎能少交税

文章来源:诚量会计 发布时间:2018-04-04 15:14:58 阅读量:123

     一般纳税人销项税17%,进项税3%(专票可以抵扣,普票不能抵扣),其他情形和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,单就问题描述的情况而论,最好的税务师、会计师也做不到帮你少缴增值税。

 
  1.增值税的计算公式:
 
  应纳税额=销项税—进项税,想要少缴增值税,只有销项变少或进项增多,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或筹划。进项3%,销项17%,即使购进货物,不挣一毛钱平价卖出,也得交14%的税。你生意不挣一毛钱,可以达到最低税负率14%。只要不亏本,税负率都比14%高。
 
  例如:103购进货物,不含税价格100,进项税3;117卖出货物,不含税价格100,销项税17。这里100购进,原价100卖出,不挣一毛钱还要交17—3=14元税。
 
  2.这种情况下,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盈利来弥补税收上的负担。抛开税负率,抛开进项和销项,尽可能压低货物购进成本,调高货物销售价格,尽可能赚取最大的利润来弥补缴纳的税收。
 
  例如,货物103购进,不含税价格100,进项税3;234卖出货物,不含税价格200,销项税34。缴纳增值税=34—3=31元,税负率虽然达到31÷200=15.5%,但是企业足足挣了100元。税交的多,但是利润也高,这是一个极端例子,100%的行业利润极少。
 
  3.税务筹划只是合理利用现有税收政策,达到少交或不交税款的目的,具体筹划的过程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。税务筹划不是马良的笔,不可能随便一点就可以少交税。条件符合,可以提前筹划,达不到条件也只能干瞪眼。
 
  增值税的筹划,一是合理利用符合自身条件减免税政策、低税率政策,二是尽可能多的取得进项税发票,小至办公室一支笔,大至固定资产、厂房。
 
  企业想少交税?办法是有的:一是税收转移(转嫁);二是受政策减免或其他扶持。其目的是增加税后利润。
 
  一、转移?
 
  通常所说的增值税抵扣、所得税扣除,我认为其实都是一种转移税收的方式。将税收转嫁至上游供应商、周边服务商等。税收转移的关键是——发票!索取发票就是完成税务的转嫁。
 
  如题中所说的3%的进项,即是将3%的增值税转移到了提供发票的供应商。只是对你来讲比例不够高、数额不够大,节税效果有限。
 
  东莞诚量会计事务所的陈注师建议:
 
  1、加强采购管理,选择与一般纳税人作为原料或服务供应商合作,这样供应商能为你提供6%、11%、或者17%的进项。
 
  但这也存在明显的缺陷,也是因为税收转移的特性,供应商一定会将多交的税款折算在价格中,导致你的采购成本上升。
 
  这一情况,就得增强自身的议价能力,尽可能谈低价格;或者在你的销售端相应提高价格,转移至下游;不然就只能靠增加销量,追求薄利多销的效果。
 
  2、切割、独立、或新增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分工,再通过采购关系转移税收。形成集团公司、产业链的效应。
 
  这其实也是加强采购的一种方式。与对外采购不同的是,这种交易所涉及的双方或多方同属一个体系,可以从实现整体节税的大局去规划安排经营活动。而不是对外采购各为其利。如哇哈哈集团,整个产业链的都属于集团公司,除了主业饮料生产,什么包装、市场...甚至深入到上游的农业生产,都自己参与完成。
 
  当然这种全部参与的情况会增加管理难度,和其他方面的风险。如乐视就是因为关联交易搞得一团乱麻。
 
  二、减免和奖励?
 
  严格的说来,只有政策减免才能是真正的减税降负。其他都是转移,是谁交的问题,整体税负不变。
 
  减免政策:
 
  1、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政策:
 
  当然你是一般纳税人,不能再成为小规模(新政策出台后看情况)。但对于上文提出的切割、独立、新设的职能机构,可以享受小规模低税率优惠。通过这种方式合理分摊成本费用,降低整体税负。
 
  2、特定地区的减免和奖励:
 
  这是我着重要讲的。我县属于民族自治县、国家贫困县(冒已摘但还是贫困)、城乡统筹政策试点区域,对“总部经济”企业进行增值税15%-25%,(企业/个体)所得税12%-20%的纳税奖励。而且支持个体/合伙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。
 
  整体迁移至我县或在我县设立新机构从新开展业务,直接享受纳税奖励。
 
  迁移需要考虑的是,迁出地的税务关系是否容易办结;新设考虑的是合同变更和新签合同是否顺利?
 
  将新设、独立、切割出来的职能分工部门在我县设立个体或合伙企业形式,享受纳税奖励+核定征收。
 
  以低税率成本优势置换出企业利润。
 
  若有不明白之处或者需要办理东莞公司注册请咨询客服(热线0769-22614177)。